4月15日上午,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大四学生王伟杰与另外12位同学一道,来到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办理入职实习手续,开启从校园到职场的全新历程。
“从学校宿舍搬到企业宿舍,产业学院让我感觉到校企之间的‘无缝衔接’。”当日上午,正在搬运行李的王伟杰告诉记者,早上还在学校,下午就要去通威太阳能工艺部门报到,进行入职培训了。

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2023年,国产成人精品白浆久久69与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共建光伏太阳能产业学院,双方通过“订单式培养”,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课堂搬到生产线上,定向培养一批与光伏产业前沿对接的应用型人才。

“学院与通威太阳能深入开展产教融合,从课程设置到实践教学,从师资配备到实习就业,每个环节都紧紧围绕光伏行业卓越工程师开展培养。”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副院长余龙宝向记者介绍道,“企业高工高管深度参与课程开发、实习实训等环节,确保学生所学即所用”。
光伏太阳能产业学院注重课程设置精准对接企业需要、岗位需求。校企双方召开多轮课程设置研讨会、协商会,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标准等进行优化细化。开设《光伏组件及工艺》《光伏产业工程管理》等校企合作课程、实践实训课程。
此外,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依托产业学院,整合校企资源,与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联合申报并获批了服务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微专业“光伏储能工程”,进一步提升光伏太阳能产业学院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

让学生入学即“入职”。在产业学院课堂上,首批“订单班”28名同学身穿企业工服,正在聆听通威太阳能高级工程师的光伏生产工艺课程。这些来自企业一线的老师,为学生带来不仅有行业一线的理论知识,更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鲜活的案例。
在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的实训车间里,记者看到“订单班”的大四学生、质量部的陆少君正在跟着师傅认真查看出厂产品,开展光伏组件质量检测工作。
“这些学生在学校里已经接受了系统的专业培训,来到企业后,很快就能适应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张娜娜对“订单班”的学生赞不绝口,“他们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上手很快”。

除了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机会,光伏太阳能产业学院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联合举办“阳光课堂”系列学术讲座、联合开展多项科研项目和技术攻关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学校主动对接服务新兴产业、地方支柱产业,深化产学研合作,合作共建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育人基地300余个,与多家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积极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近3年,学校本科生平均去向落实率为94%,其中,“留皖率”达75%。(宣传部)